1/18 政府發放消費券,每人3600元。
當天我家老爹就興沖沖的將全家人的消費券領回來了,
而且還規劃好了要在哪裡消費才能有機會抽到最大獎XD
(聽弟說已經有專門的網站告訴人哪裡消費最划算~)
不過要說到消費券的實際意義,或許很多人都不是那麼的清楚。
很多人都只知道是政府給的紅包!(我ㄧ開始也搞不懂為啥~問了老爹才知道)
前幾天在朋友的BBS版上看到以下這篇文章,
寫得淺顯扼要、簡單明瞭,讓很多人看了就明白。
特地轉錄在這邊,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消費券的意義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※ [本文轉錄自 BizTalk 看板]
作者: Bigtime (歡樂大時間) 看板: BizTalk
標題: [評論] 了解消費券的意義
時間: Sat Jan 17 23:19:17 2009
經濟學上有所謂的「儲蓄的矛盾」,一個愈強調儲蓄的國家,愈容易掉入貧窮的陷阱。
每個人都強調儲蓄,整體消費減少;消費減少,生產跟著減少,生產減少,導致所得減少
,所得減少讓人人視「保留現金」(安全感)很重要,於是減少消費增加儲蓄,於是消費又
更減少,因此陷入貧窮的陷阱(循環)之中。
因此創造「現金的流動」乃振興經濟之必要。
看看一個很有趣的例子:
三個窮漢──理髮師、裁縫師及修鞋匠,因為沒錢,所以均不消費。
〒△〒 ┐(─_─)┌ (/‵Д′)/~ ╧╧
┌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│ 理髮師 │ 裁縫師 │ 修鞋匠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頭髮 │ - │頭髮長了沒錢剪│頭髮長了沒錢剪│
├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衣服 │衣服破了沒錢補│ - │衣服破了沒錢補│
├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皮鞋 │皮鞋破了沒錢修│皮鞋破了沒錢修│ -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假設一般的消費收費如下:
┌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┐
│ 理髮 │ 修鞋 │ 補衣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┤
│ 50元 │ 50元 │ 50元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┘
現在理髮師有位朋友看理髮師很窮,給了他100元,於是──
理髮師→用50元修鞋,50元補衣。
裁縫師→用賺到理髮師的50元修鞋。
修鞋匠→用賺到理髮師的50元和裁縫師的50元去理髮和補衣服。
裁縫師→用賺到修鞋匠的50元去理髮。
100元
理髮師 〒△〒 ←───
↗ ↖
50元 / \ 50元
↙ ↘
(/‵Д′)/~ ╧╧ 修鞋匠←─→裁縫師 ┐(─_─)┌
50元
最後理髮師再將賺到裁縫師50元和修鞋匠的50元(合計100元)再還給朋友。
現在三個人跟當初一樣還是沒錢,但是生活情況卻改善了,每個人都"bling-bling"。
100元
←─── 理髮師 \(^▽^)/
↗ ↖
50元 / \ 50元
↙ ↘
修鞋匠 ←──→裁縫師 v( ̄︶ ̄)y
這就是現金流動創造出的價值。
(咦?政府發消費券沒要我們還啊?
當我們所得增加,繳的稅也增加了啊!最後還是收得回去啊!)
執政黨提出消費券救經濟,將了在野黨一軍,總不好擋「民」財路,投反對票吧!
於是在野黨提出了更大的紅包──
直接發現金,省下消費券印刷等製作成本,可以從3600元提高發放到3800多元。
看出問題了嗎? 消費券和現金的差別在哪裡?
如果大家拿到了現金都存起來,豈不又掉入「儲蓄的矛盾」、「貧窮的陷阱」之中?沒有
儲蓄價值的消費券才能創造現金的流動啊!
自己學財金的看到覺得還不錯
畫表格初體驗 真的差點跟修鞋匠一樣翻桌啊啊啊
要是不認同的話 別怪小的多嘴
消費券發放的事實已經無法更改了
所以就還是請各位多買國貨
才是真正真正刺激台灣經濟的不二法門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題外話,最近消費券短少的事件,
今天內政部長廖了以聲淚俱下的表示願意負責賠償甚至下台。
想想真的替他覺得很難過。
真正有在認真做事的人被責備!
回頭看看貪污的陳家人們倒是很受某些人愛戴。
這個社會真是亂七八糟。
拜託大家多點鼓勵少點責備吧!
真正好的政策,真正有做事的人,不要總是責備批評好嗎?